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
首页 > 营商环境专栏

建邺:面朝大江,“建功立业”挑大梁

发布日期:2022-10-13 16:53

大江为证,十年蝶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市建邺区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功“城市中心”,立业“典范之城”,交出“非凡答卷”。

十年倾心砥砺,建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30亿元增至2021年的1215亿元;人均GDP由2.9万元增至22.7万元,是江苏省的1.66倍、全国的2.8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33.8亿元增至161.7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3564元增至71718元。

十载奋进前行,建邺城市能级实现精彩跃升。2012年,建邺的发展定位是“城市新中心”。2016年,又被赋予“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的使命担当。2021年,“城市中心”之前再增一个定语——“更高水平”。在南京高质量发展“一盘棋”中,建邺成为分量更重的关键棋子。

秦淮河见证高质量发展的万千气象,扬子江奏响“强富美高”的雄浑交响。建邺区委书记,南京市河西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李晖说,建邺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担当,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为全市“勇挑大梁”多作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产业升级擦亮“金字招牌”

2012年,当南京金融城打下第一根桩基的时候,谁也想不到,一座新城新区,仅用十年时间,长成了“金融特区”。

“彼时,借势亚青会、青奥会等重大赛事,建邺拉开城市建设框架,楼多、人少、房价贵是人们对区域的最直观印象。”时任建邺区发改委负责人直言,拔地而起的高楼背后,建邺面临的区情实际却是,产业基础弱、经济体量小、财政收入少,房地产一度占建邺GDP比重50%以上。

建邺人深知,没有产业的新城只是一座睡城,区域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产业支撑。跳出土地依赖,建邺选择了高产出比、高附加值的金融业,作为推动区域跨越发展的主引擎。

十年砥砺奋进,建邺区金融产业从小到大,由弱而强,产业贡献度不断提高——2017年,金融业增加值首次超过房地产业,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19年,南京金鱼嘴基金街区正式揭牌,年均投资增速50%以上,并连续入选头部排行机构“TOP10”榜单;去年,建邺实现持牌金融机构数量占全市比重近50%,金融业税收占全区比重近50%,金融业增加值首次跃居全市首位;今年上半年,建邺金融业增加值稳居全市第一,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企稳向好。

过去十年,从河西金融集聚区到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建邺金融的发展坐标不断调高。尤其去年,省、市明确“支持南京建设重要金融中心”,分别在“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中提出“一体两翼”“一核两翼”空间布局,其中“一体”“一核”均为河西·建邺,建邺重要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地位得以确立。

十年磨一剑,建邺成为服务南京、广聚资源、招才引智的“金融特区”。金融活水赋能实体经济,建邺与东南集团合资成立规模20亿元建邺东南母基金,与巨石创投合作成立5亿元科创基金,成立首个直投基金“建功立邺壹号”,“基金群”综合运用配资、直投、跟投方式为企业引投跟投,先后投资南京项目超1000家,投资规模超800亿元;以金鱼嘴基金街区+“金鱼嘴每日路演”平台双擎驱动,全力打造南京“资本引擎”,去年,“金鱼嘴每日路演”举办活动210场,八成以上路演项目为南京八大产业链项目。

金融业的发展,是瞭望建邺十年巨变的窗口,更是建邺坚持不断调结构促转型的生动镜头。十年来,建邺主导产业从“3+3”向“1+1”聚焦,金融和科技服务业成为区域发展的“顶梁柱”,房地产业占比已不到10%。坚持以“创新高峰”引领“产业高地”,全面布局新一代未来产业,协同推进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打造南京首个新型公交都市先导区;围绕做强关键增量,紧盯“新风口+小切口”,从数字经济向消费互联网,再向工业互联网聚焦,集聚了以阿里巴巴、小米科技、网易有道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头部企业,全国互联网企业20强有13家落户建邺。

征程万里阔,奋斗向未来。“做大金融、做强金融,是我们过去一直努力干、当下必须接着干、未来一定要干成的事。”建邺区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展望,未来,建邺将对标国际一流金融中心,建成以国内一流的金融城、国际知名的中央活力区、国内领先的金融监管模范区、东部卓越的金融创新先行区等“一城三区”为主要功能内涵的重要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

敢为善为厚植“锦绣生态”

十年间,建邺区坚持了一件事——厚植“锦绣生态”。在建邺区委区政府看来,生态是区域发展的土壤,哪里生态好,资源就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就转向哪里。

看得见的自然生态在变。PM2.5平均浓度下降14.1%,区域空气质量优良率显著提升;生态科技岛在全市率先探索可复制的海绵城市全过程管理模式,至2020年,全区23.6%的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0.5%,基本形成“10分钟公园绿地服务圈”,“绿色建筑”占新建项目比例100%,获评“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一个个数字,在建邺化作一处处景观绿地、蓝天碧水,化作“绿色客厅”的城市实景。

与南京其他区域板块相比,建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拥江发展,南京规划的九大滨江城市客厅建邺坐拥其三。坚决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建邺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黑臭水体整治达标率稳定在100%,7条国、省、市考河道实现长制久清,大胜关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夹江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狠抓长江岸线清理整治,坚决拆除取缔违法占用长江岸线的企业、船厂、采砂厂、鱼塘和趸船,建成超10公里的最美滨江风光带。

看不见的“生态”也在变——

看创新生态,针对辖区创新创业成本高,2020年3月,“012科创森林成长计划”扬帆起航。建邺区面向青年大学生初始创业项目、初创期科技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分别推出低至0元、1元、2元/平方米的创新创业载体,广邀天下英才到建邺建功立业。今年以来,全区新运营“园中园”项目12个、超4万平方米,南京的“城市中心”长出了一片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科创森林”。

看金融生态,破题中小微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不畅,2019年,建邺区创新推出“建邺高新进园保”系列产品,建立“银企导流、风险共担、政府增信、专员服务”四项机制导流增信,持续为“拔节孕穗”的创业企业提供“阳光雨露”。今年疫情期间,“建邺高新进园保”升级3.0版,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现金流紧张的批零住餐行业,设立“餐饮贷”,新增授信8.9亿元,累计服务企业超1500家。聚焦金融科技“小切口”,建邺打造近4万平方米的金融科技生态产业园,金融法庭已实现对南京部分金融案件的集中管辖。

看服务生态,建立“小莫”专员服务机制,开办全市首个公办托育机构,为企业提供银企对接、交通接驳、业务代办等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服务。打造全市首个24小时活力街区——“西城·夜未央”,持续完善城市配套、推进产城融合,“建功立邺·到此莫愁”的创业氛围不断浓厚。

哪里生态好,资源要素就在哪里集聚。数据显示,建邺新增企业认缴资金总额和亿元以上企业数量连续五年位列南京主城区第一;去年,建邺新增“四上”单位数量和增幅位列全市第一。广大企业扎根建邺的发展信心不断增强,“看好建邺”的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精管善治打造“最美客厅”

过去十年,建邺是南京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区域。

江东中路、河西大街沿线,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青奥轴线上,双子塔、南京眼、青奥村等南京新地标云集;长江两岸,青奥公园、鱼嘴湿地公园、绿博园等滨江风光带节点星罗棋布……十年前,建邺还是疏散南京主城功能的新城;十年来,坚持以做产品的理念经营城市,建邺已成最能代表南京现代化、国际化形象的“城市客厅”。

新城不断提质,一个现代文明与滨江特色交相辉映的“城市中心”日新月异——交通四通八达,长江五桥和地铁2号线西延线建成通车、扬子江大道快速化实施改造、宁马高速油坊桥段顺利开通,岱山东路北延、奥体大街—规二路等跨区断头路贯通工程加快推进;商业蓬勃发展,辖区汇集河西金鹰、华采天地、建邺吾悦广场等近20家大型商业综合体,正在建设的德基广场将荟萃国际奢侈品大牌,新鸿基国金中心将打造成继香港中环地标香港IFC、上海陆家嘴地标上海IFC之后的第三个IFC系列;网红街区定义潮流时尚,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入选我省首批旅游休闲街区,喵喵街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打卡,“南湖记忆”备受好评,600米长的二期项目已启动建设,预计年底建成开街。

老城接续更新,全面提升内涵底蕴。建邺先后完成南湖片区、国泰民安片区、江东门片区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湖西街34-50号、凤鸣里等36个老旧小区、90个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整治面积超百万平方米,天顺苑小区入选“市级适老化改造试点示范项目”。2018年提前完成“十三五”棚改任务。在更新改造过程中,设置居民意见收集点,聘请居民监督员,小区怎么改,居民说了算。

岛城更加协同,城中有岛、岛中有城、岛城一体的发展格局强力刷新。借鉴新加坡花园城市经验,曾经配套落后的生态科技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同时,城市形象天翻地覆。金陵中学、北部中小学即将建成交付,三期安置房建设正加快推进,全岛已全面启动岛城交通、清洁能源、未来出行、智慧步道、零碳中和、教育发展、卫生健康七大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岛城协同发展顶层设计。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治理也“精雕细琢”。一项创新之举是,建邺打造了南京首个沉井式停车场,同样数量车位的停车场,占地面积仅为地面常规停车场的二十分之一。让“精益求精”融入城市治理的每个环节,建邺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无尘街区”先行先试,灰尘“以克论净”,江东中路成功打造“无尘大道”;引进国内一流养护企业,全区道路保洁100%市场化。

与未来有约,建邺依然是最能展现南京城市形象的区域板块。作为“城市客厅”,建邺的现代化程度和国际化水平事关省会城市功能完善、能级提升,更事关南京在都市圈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格局中的影响力。去年召开的建邺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将更高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列为未来五年总目标,锚定“更高水平”,建邺将以“美丽宜居工程”为抓手,全力打造美丽宜居、文明典范的城市中心。

宜居宜业乐享“幸福家园”

著名画家钱松喦在游览莫愁湖时挥笔写下“到此莫愁”4个大字,表达“生活无忧”的美好愿景。十年来,建邺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鲜活实践,将“到此莫愁”化作了每个建邺人的切身感受——

“志愿者上门服务,每天都有三菜一汤!”生活在建邺,独居老人刘宝珍直言“很幸福”。她居住的上新河社区精金花园,高标准打造了“长者中心食堂”和“日间照料中心”,提供时间银行、喘息服务等12类29种站点养老服务项目和重度失能老人护理等上门服务,小区30多位高龄独居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建邺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十年来,建邺成立七大教育集团,新开办中小学、幼儿园50所,增加学位4.2万余个,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监测连续六年位居全市第一,获评全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走进位于南湖东路和长虹路交叉口的建邺区保洁员公寓,房间内空调、桌椅等一应俱全,还设有独立卫生间,配套公共洗衣房和员工餐厅。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繁华地段,建邺区反复酝酿、精心选址,投资上千万元,为“城市美容师”改善居住环境。今年8月,建邺区开放首批33家“宁小蜂驿站”,其中既有在园区、大型社区中新建的专属综合性服务“旗舰站”,也有优化提升后的党群服务中心、爱心驿站等,为新业态从业人员送来认同感和归属感。

新城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建邺也成为南京居住成本、创新创业成本相对较高的区域。直面这一短板,建邺打造了南京首个集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孵化、创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韶华工坊,首期1万平方米、1000个精装工位“0租金”面向大学生创业团队免费开放。建邺还打造了全省首家“苏青驿站”旗舰店,为来宁求职创业的博士毕业生提供7—14天的免费住宿,并持续开展“建邺新青年成长陪伴计划”,吸引青年人才在建邺安居乐业、建功立业。

幸福是什么?土生土长的江心洲居民说,住上了全屋精装的安置房,享受到了城市发展的最大红利,这就是幸福!在金融城工作的白领说,网红美食很多,艺术展览很多,走到哪里都有高品质的咖啡馆,这就是幸福!新型研发机构创新人才说,融资很方便,政策很给力,在建邺创新创业就是幸福!每个人的境遇都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城市中心的幸福底色和发展变迁。

数学运算中的逢十进一,带来的是量级的提升;时间流淌中的逢十进一,带来的是代际的跨越。

过去十年,建邺人倾心砥砺,用不变的奋斗把风险挑战变成发展机遇;用担当的奋斗推动新城新区向着更高水平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蝶变,“到建邺工作、住河西新城”成为南京年轻人向往的生活。

踏上新征程,站上新起点,建功立业向未来,建邺区委区政府发出新的动员令——牢记嘱托、勇担使命,聚焦“更高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基本建成重要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奋力在“强富美高”现代化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数说建邺综合实力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30亿元,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1215亿元,十年间增长近10倍。人均GDP由2.9万元增至22.7万元,是江苏省的1.66倍、全国的2.8倍。

产业进击

2017年,金融业增加值首次超过房地产业;去年,持牌金融机构数量占全市比重近50%,金融业税收占全区比重近50%,金融业增加值跃居全市首位。

收入倍增

十年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3564元增至71718元。

生态宜居

十年间,PM2.5平均浓度下降14.1%,区域空气质量优良率显著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0.5%,基本形成“10分钟公园绿地服务圈”, 绿色建筑占新建项目比例100%,黑臭水体整治达标率稳定在100%,夹江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服务提质

新开办中小学、幼儿园50所,增加学位4.2万余个;完成36个老旧小区、90个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整治面积超百万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100%。(来源:新华日报)


信息来源:建邺区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