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
首页 > 营商环境专栏

雕琢“长江之心” 打造“南京封面”

发布日期:2022-11-14 10:25

大江为证,时代巨浪砺就“生态科技岛”

浩荡长江,奔流入海,入苏第一站的首个宜居岛,就是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科技岛经开区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轨迹为之一新——

看生态环境,岛内天蓝树绿水清,夹江侧常现江豚蹴浪花;看产业发展,全岛崛起生态环保、人工智能两大产业集群;看开放合作,江岛砥砺成就中新合作新典范;看民生事业,名校、名院陆续“登岛”,原住民就地住上了精装安置房……

回首过去十年,昔日江中农业岛焕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城市气象。踔厉奋发向未来,生态科技岛经开区主要负责人说,埋头苦干、勇毅前行,雕琢打磨“长江之心”“南京封面”,为更高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基本建成重要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作出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浩荡长江中,时代巨浪里,一座“未来出行岛、零碳未来城”昂然崛立。

生态优先,雕琢“长江之心”

今年“十一”假期,生态科技岛“很火”。独特的江岛风貌吸引众多市民游客跑步骑行、露宿扎营。社交平台上,江岛美景收获点赞无数。

江岛“出圈”,源于十年如一日坚持生态优先。江堤内外3平方公里的自然滩涂和湿地,禁止一切开发;岛上原有的2.5万平方米池杉林全部保留;原生态的乡村河道被疏浚拓宽、连片成网,内外水系贯通全岛……十年来,遵循“能不动就不动,实在不行就少动”的原则,体现江岛生态特色的原始景观受到了最大限度保护。

十年开发建设,一系列严苛的“不”成为一条条必守的铁律。全岛为开发建设制定了生态空间清单、限制开发区域的用途管制清单、园区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限值清单等一系列负面清单,不管项目投资额有多大,但凡触碰生态红线,有悖环保要求,全部一票否决。

生态科技岛是我国长江沿线各大城市中少有的位于主城范围内的江中洲岛,依江而生的江岛,将长江大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在江岛洲尾,曾经的玉林船厂拆迁后复绿超2万平方米,成为全市第一批整改销号单位;大江侧航顺船厂,拆迁复绿后建成后工业遗址公园;生态防洪江堤建设采用干砌石护坡、雷诺护垫、生态联锁式护坡技术,水下驳岸可供生物栖息,堤身植物生长枝繁叶茂。本地人自豪地夸赞,“带朋友来玩儿,不说是江堤,都以为是公园!”

更让人欣喜的是,十年来,生态科技岛原生态的江岛风貌未变,城市面貌却发生了翻天巨变。长江五桥、夹江大桥、长江隧道、地铁10号线等,让曾经的江中孤岛与主城融为一体;仁恒置地广场开业,环岛交通接驳车开通,生活区内智慧菜场、邻里中心一应俱全,岛上生活越来越方便。截至目前,全岛已建成市政道路53.1公里,整治河道25公里,完成滨江风光带及景观公园312万平方米,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公共配套、交通规划加快从蓝图成为现实,城市建设总体完成度近65%。

以生态质量丈量发展质量,数字可证生态科技岛生态之优、环境之美。十年来,全岛生态保护用地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依然高达55%,综合绿化覆盖率达70%。

绿色发展,打造“未来之城”

行走生态科技岛,市民游客时常可以“偶遇”无人驾驶智能清扫车、无人驾驶出租车等。“聪明的车”不仅是生态科技岛的一道亮丽风景,更是瞭望江岛十年产业发展的一扇窗。

在生态科技岛经开区管委会看来,生态优先不是“不发展”,而是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提高产业的“含金量”和“含绿量”,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紧扣“科技”“生态”主题,产业选择上,江岛前瞻聚焦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以水科学为先导的生态环保产业。

锚定世界级“人工智能岛”,生态科技岛产业发展不断攀高攀新。腾讯云启产业基地、江苏省基础测绘中心、交通运输部自动驾驶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华泰证券研发及培训中心、未来出行产业园、文远知行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平台先后落地,“智慧”已成生态科技岛最鲜明的产业名片。“智慧江岛”直接体现于未来出行领域。文远知行无人驾驶小巴、网约车已在岛上开展常态化示范运行;仙途智能、大块头智驾、江苏未来都市出行、中睿智能等智慧交通企业在岛集聚;生态科技岛“数据驱动新型公交都市先导区”是南京首批示范应用场景,一期智能网联测试道路通过认定,5辆拥有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的“聪明车”在岛测试。更令人期待的是,今年,全岛还将完成49.5公里道路智能网联系统全覆盖,全面开放智能网约、公交、接驳等8大应用场景。未来,全岛将逐步实现无人驾驶小巴从地铁站到科创载体、网红打卡点按需接驳,公园、市政道路、园区无人化清扫,一个可观、可感的“未来出行示范岛、智能驾驶创新区”呼之欲出。

孕育生态环保产业“塔尖明珠”,近年来,省环保集团、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胜科水处理、江岛环科院等众多优质生态环保项目签约进岛,生态科技岛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环保产业集聚高地。生态环保产业不断链扩链、“拔节”生长,洲岛绿色产业集群愈发枝繁叶茂。绿色产业发展为全岛打造“零碳未来城”提供了强力支撑。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落户江岛后,已集聚40多家生态环境领域新型研发机构,相关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应用于长江大保护和河流治理,助力全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创新志合,共举“中新典范”

生态科技岛是“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框架下的旗舰项目。十年发展,生态科技岛自带开放合作“基因”。

曾经,生态科技岛以新加坡为师。江岛发展借鉴新加坡的最重要经验就是规划引领。全岛开发建设之初,一份着眼于数十年发展的总体规划由中新双方专家协同编制完成,随后又历时整整一年,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十年来,锚定“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目标,一个以高科技、智慧型产业为引领,产业和居住融为一体的“生态科技城、低碳智慧岛”从一纸规划变成了现实模样。

如今,生态科技岛与新加坡共舞。在新宁重点项目合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位于江岛的“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联动创新发展区”现场揭牌,并于去年认定为省国际合作园区和省级自贸联创区;去年,中新双方共同出资3亿元设立生态科技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聚焦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国内外500强企业和新加坡企业招引,在江岛营造更加国际化的生态;今年6月,省科技厅与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在江岛联合举办“中国长三角(江苏)—新加坡产业创新合作计划推介活动暨江苏—新加坡智能制造技术对接交流会”,江苏企业发布技术合作需求,新加坡企业现场进行路演,双方共同喊响“创新志合,不以山海为远”。

十年砥砺奋进,源源不断的新加坡企业落地,生态科技岛成为新宁互联互通、互学互鉴的示范。当下,建邺区正举全区之力建设重要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生态科技岛开放合作再迎重大发展机遇。生态科技岛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展望,依托新苏合作理事会和新宁双委会等中、新交流平台,落实中新合作和RCEP合作协定;推进QFLP试点突破,带动建邺绿色金融和跨境投融资新业态发展;借鉴新加坡自由贸易港经验,打造南京离岛免税购物中心。

两个细节让生态科技岛的干部印象深刻。一是十年发展,当年的规划依然在指导着今天的建设;二是十年奋进,江岛与新加坡互动频频,早已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诗意栖居,乐享“幸福江岛”

江岛十年,幸福是“关键词”。

2012年,生态科技岛正式启动拆迁,并作出让所有原住民就地安置,享受城市化最大红利的重要决定。73岁的凌世弟是土生土长的江岛永定村寿袋片农民,2018年入住二期安置房洲岛和园和景苑,房子全屋精装、户型方正、南北通透;小区里健身器材、儿童游乐区、垃圾分类桶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小区外围菜场、综合服务楼、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环绕。他说,“没想到安置房的品质比肩商品房,享受到了全岛发展的最大红利,这就是幸福!”

毕业于纽约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的陈韵竹,2020年4月在生态科技岛经开区注册成立公司,团队在专业领域资源丰富,四个合伙人却无一拥有创业经验。企业落户不久,生态科技岛经开区科技创新部就主动对接、靠前服务,手把手指导团队申请建邺区高层次创业人才项目,成功获得50万元专项补贴。她说,“在江岛创新创业很幸福!”

“新岛民”汪胜在岛上创办了一家人工智能企业,顺便在岛安家。近年来,不仅企业发展步入正轨,也目睹了江岛城市面貌、基础配套的蝶变跃升。他说,“安家岛上时,地铁10号线刚刚开通,如今4号线已在建,岛上还规划了13号线和17号线。北部小学也已竣工,金陵中学即将建成交付,以后孩子不出岛就能上名校。”

每个人的境遇都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江岛十年高质量发展的幸福底色和发展变迁。十年来,生态科技岛经开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群众诉求“马上就干,立即就办,先解决问题再说”,江岛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发展的温度也与日俱增,“幸福江岛”有了可触可感的现实模样。

数学运算中的逢十进一,带来的是量级的提升;时间流淌中的逢十进一,带来的是代际的跨越。过去十年,生态科技岛经开区倾心砥砺,用不变的奋斗把风险挑战变成发展机遇;用担当的奋斗推动江中农业岛向着生态科技城蝶变。

踏上新征程,站上新起点,乘风破浪向未来,下一个十年,这片土地还将带来怎样的惊喜?江岛的建设者们,正用实际行动一笔一画描绘一座“未来出行岛、零碳未来城”,浩荡大江之中,江岛必将强力刷新“南京封面”,激起高质量发展的奔腾巨浪。


信息来源:建邺区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