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邺:运用数字技术打造“审管联动”新模式 |
|||||||||||||
|
|||||||||||||
近年来,南京市建邺区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以现代数字技术赋能改革,创新跨部门、跨领域“审管联动”衔接机制,积极打造综合应用场景,探索出一条“审管联动”与基层执法监管互为受益的有效路径。 数字赋能,打破“审管联动”信息壁垒 实现审管衔接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基础。建邺区通过搭建“审管联动”信息系统,推动审批与监管数据实时“双汇聚”“双推送”“双回流”,打破“审管联动”信息壁垒。 为了确保审批与监管数据实时“双汇聚”,建邺区推动辖区内30多个部门90多万条行政审批信息及时、准确、全量汇聚“审管联动”信息系统,实现区行政审批信息实时传输、系统储存、快速查询。同时,各类监管平台上的区、街处罚事项监管信息源源不断汇入系统。 在“双汇聚”基础上,建邺区推动数据实时“双推送”。通过整合区级审批和监管资源,主动对接南京市“互联网+监管”平台、建邺区城运平台、街道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建立审批与监管数据跨部门推送机制。同时围绕城管、水务、卫健、市场监管等9个领域下放132项区级执法事项至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实现区级行政审批信息与街道处罚事项监管信息“双推送”。 为了推动问题进一步解决,建邺区探索推进审批与监管数据实时“双回流”。建立行政审批和监管跨部门联动机制,监督部门及时掌握审批办理情况,行政审批部门及时掌握监管部门反馈结果,以信息回流功能打破审批部门和监管部门的体制壁垒,确保监管不缺位、审管不推诿。 协同联动,创新“审管联动”应用场景 依托信息化手段,建邺区围绕审管协同联动,创新“大数据+指挥平台+基层执法队伍”“大数据+云端平台+基层网格”“大数据+非现场检查+现场执法”等应用场景,全面提升审批与基层综合治理效能。 一直以来,“向雨水篦子倾倒污水”行为是城管执法的重难点。建邺区依托智慧监管平台对倾倒污水的动作进行姿态存储,自动识别“向雨水篦子倾倒污水”行为,指挥平台派单监管人员实时执法。这是建邺区“大数据+指挥平台+基层执法队伍”应用场景之一,借助基层联动指挥中心多级贯通的集成指挥体系,成功实现平台统管、数据直达。 建邺区还创新“大数据+云端平台+基层网格”“大数据+非现场检查+现场执法”应用场景。聚焦基层治理高频问题、难点问题,将监管事项嵌入网格,区、街两级指挥调度中心依托智慧化平台与全区一线网格,实现线上线下网格化执法;集成多领域多部门处罚事项,与“雪亮工程”“数字城管”、消防平台及市应急管理平台对接,推动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实现多维度、全链条、综合性非现场检查。 流程再造,促进“审管联动”无缝衔接 围绕审批与监管重点、难点,建邺区进一步整合归集系统数据资源,深化“流程再造”,优化审管联动衔接环节,促进审管无缝衔接。 建邺区按照“派发-处置-反馈”流程构筑审管“全链条”处置体系,建立“智能发现、快速核实、精准调度、协同处置、自动反馈和科学评价”的业务系统闭环,确保应急处置、综合执法、民生保障等领域的事件处置流程规范化、标准化。 同时,推动审管部门职能协同优化,明确行政审批部门、行政监管部门权力边界,审批部门突出“事前把关”,监管部门强化“事后查处”。依托“审管联动”信息系统数据共享,推动审管部门依责履职,构建“权责明确、各司其职、协同管理、共同推进”的联动机制,形成审管闭环。 针对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跨系统、跨区域的高频社会治理事件,建邺区依托数据资源和数字能力进行业务标准化流程再造,分类实施案件派遣、力量调度和执法联动。街道行政处罚权职责范围内实现即接即办,街道行政处罚职权范围外统筹调度,实现审批与监管环环相扣、无缝衔接。(新华财经)
信息来源:建邺区发改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