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
首页 > 营商环境专栏

建邺:在中国式现代化南京实践中绘出最美图景

发布日期:2023-01-05 15:41

全年新增金融类持牌、备案机构超100家,金融业增加值稳居全市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增量、增幅均创新高,目标完成率主城第一;

新增亿元以上企业125家,主城第一;

新增规上单位310家,全市第一;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530亿元,增速8.5%、主城第一;

区政务服务大厅在主城中唯一获评“南京市最佳政务服务大厅”;

…… 

刚刚过去的2022年,奋进中的建邺人用许多个“第一”,写下了华丽篇章。

踔厉奋发担使命,凝心聚力谱新篇。2023年,不断进取的建邺人将围绕“聚焦‘两个建成’,奋力走在前列”总目标矢志拼搏,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南京实践中绘出最美图景,为南京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回首2022年——

勇挑大梁担重任,砥砺奋进著华章

回首2022年的建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组闪光的数据: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0亿元,增速高于全市约1个百分点,位居主城第二;全区(含烟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亿元,其中区本级121.6亿元,同口径增幅5%,保持全市领先。规上服务业营收占全市比重15.7%,拉动全市增长1.9个百分点、全市第一;限上贸易业销售额占全市比重11.1%,拉动全市增长2个百分点、全市第一。重大项目数量、年度计划投资额、开工数量均居主城第一,预计完成签约项目投资总额623.3亿元、主城第二;新增亿元以上企业125家、主城第一,预计新增规上单位310家、全市第一。

闪光的数据背后,回响着建邺人踔厉奋发的坚实足音:

——“金字招牌”含“金”量稳居榜首。全年新增金融类持牌、备案机构超100家,金融业增加值稳居全市第一。全省首只政银共建的20亿元产业投资母基金、全市首只市区联动的10亿元S基金、高瓴首只40亿元碳中和投资基金先后落地,交银、红点QFLP基金完成注册,REITs项目进入国家发改委专家评审阶段,金鱼嘴基金街区连续三年入选头部排行机构发布的十强榜单。出台“金科十五条”,签约恒生电子江苏总部、保准牛华东总部等优质项目;升级“建邺高新进园保3.0”,累计授信超63亿元;“金鱼嘴每日路演”累计吸引项目超800个,撮合融资超33亿元。运行金融法庭、长三角金融多元调解中心,设立北交所南京服务基地,启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南京教室,建邺“金字招牌”更加亮眼。

——科技产业创新能级持续提升。引进工业软件设计领军企业合见工软,建设EDA领域IP产品线全球研发总部。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主城第二,高新技术企业增量、增幅均创新高,目标完成率主城第一;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3家,培育江苏独角兽企业2家、江苏高新区瞪羚企业6家;8家新型研发机构在全市绩效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7家入选省级立项、3家入选市级立项,数量均为主城第一。研发经费投入总量、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均居主城第二,高技术服务业全年销售额在主城唯一实现正增长。“012科创森林”茁壮成长,南京新城国际企业孵化器获评全国优秀等次,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1家、省级备案4家;新增国家级博站2家,入选国家“海外引才”计划2人。发布全省首单ABN模式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在全市首批开展小微企业补贴券试点,为超过200家企业减负增效。

——数字经济新引擎动力澎湃。南京-华为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华为政务一网通军团核心研发团队入驻,城市鸿蒙产业园启动建设。引进威努特、深信服、竹云科技等头部企业区域总部4家,上下游关键节点企业22家,落地睿行数智、天数智芯等一批行业“隐形冠军”“单打冠军”,形成数字基建、智慧物流和交通两个百亿级产业赛道,预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530亿元,增速8.5%、主城第一。打造数字经济公共服务护航平台,提供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服务,为区内企业降低数字化成本约30%;黑马数字经济产业实验室引进数字经济目标企业7家、准高企8家。全年发布应用场景89个,入选南京优质场景项目20个、全市第一。

——“顶流商圈”销售额逆势增长。出台消费领潮工程行动计划、元通“顶流商圈”发展规划,启动地下空间联通专项研究,破题“元通不通”。南京国金中心竣工招商,总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江浙首家安达仕品牌酒店、甬府等多家米其林星级餐厅、华为江苏智能体验中心,以及众多国际一线品牌完成入驻。全区集聚10万平方米以上商业综合体9家,面积超150万平方米,撑起主城“半壁江山”;全年新开品牌首店113家,其中全国首店7家、华东首店2家。举办不间断促消费活动近700场,客流量和销售额逆势增长;发放汽车消费补贴超300万元,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总额超3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首创并举办两届时尚消费直播大赛,电商企业、店铺数量实现两位数增长,网络零售额突破百亿元;预计全年全口径社零和限上社零增幅均居主城第二,消费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 

围绕2022年承诺的十件大事要事,在“启动实施文明极美城区建设”“全力打造天蓝水碧生态建邺”“系统推进生态科技岛开发建设”“持续深化现代化教育名区建设”“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合力构建‘一网统管’治理体系”等方面同样亮点频现:

——环卫精细化保洁成绩主城第一,渣土管理成绩长期位列全市第一方阵;

——长江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完成率全市第一,环境信访回复满意率首次全市第一,中心城区河湖治理“六化”体系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生态科技岛无人驾驶微循环小巴全岛畅行,成为全市范围最大的开放式应用场景示范区;

——获评全市唯一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督政考评连续四年全市第一,省优质园占比全市第一,省基础教育成果奖特等奖获奖数量全市第一,全区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全市第一;

——街道级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开办南京首家公建公办托育园实现“带娃莫愁”。

——借力人工智能,实现服务“360度无死角,24小时不打烊”,区政务服务大厅在主城中唯一获评“南京市最佳政务服务大厅”;

…… 

与此同时,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建邺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在全市首推“网约车司机不下车”采样服务、“核酸采样地图”小程序、疫苗接种便民流动车等做法并被推广,为居家隔离阳性人员发放“健康爱心包”、提供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充分彰显了博爱南京的暖心温度。在全市率先出台区级助企纾困“十六条”,扎实开展企业大走访,预计全年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28.5亿元、其他政策性减税降费9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近2.5万户;成立房地产、金融业等5个工作专班,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重点企业稳产达产、区域经济平稳运行。

展望2023年——  

锚定“两个建成”目标新征程描绘新图景

回望来路斗志坚,展望未来再发力。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的一年,建邺区将全面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区委全会精神,推动“聚焦‘两个建成’,奋力走在前列”跑出加速度、迈上新台阶:

——抢占金融改革新高地,在“金融强核”上取得新突破。

争取科创金融改革试验授权,制定重要金融中心“1+2”政策落地细则,精准滴灌市场主体,持续做强“金核磁场”。瞄准海内外头部金融机构和顶尖金融人才,实施“金域良缘”招引计划,更高起点推进金融城二、三期项目入驻和四、五期项目储备。力争率先实现公募基金、公募REITs全市“首发突破”,率先打造QFLP等境外来宁资本“首选口岸”,率先在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消费金融、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风口中奠定“首位优势”。

布局金融城数字基建,联合河西管委会投建全市首个“金融云”基础设施,配置集约共享的金融“算力超市”,探索城市金融大脑运行模式,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推行“融易办”数政服务,开发集多部门审批端口于一网的“线上绿道”,开设金鱼嘴每日路演“线上门店”,试行基金备案照前会商、股权份额转让等“线上通办”,构建“募投管退”全周期云服务系统。盘活“征信查”数据资产,探索与持牌征信机构市场化联营金融数据应用场景,在投资机构风控、特殊资产交易、信贷智能匹配等领域形成独特功能优势。

创新“党建引领+业界共治”管理体制,织密拉紧金融城党建联盟、理事会等聚力纽带、资源网络,增进交流合作,畅通问政渠道,凝聚同心同向、群策群力、共商共建的发展合力。延展“专家智库+名师高徒”人才链条,持续做大群贤毕至的金融城“朋友圈”,聘邀顶尖专家,举办高峰论坛,不求所有、但求所得;办好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南京教室,优化高层次金融人才的区域供给结构。完善“集中监管+多元调解”风控机制,用好金融法庭、长三角金融多元调解中心、法律服务产业园三道“防火墙”,进一步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法治效力、专业能力。

——点燃数字经济新引擎,在“科创育林”上取得新突破。

筑牢数字新基建底座,加快建设5G基站、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打造“千兆宽带+千兆5G+千兆WiFi”的三千兆协同发展城区。扩大数字招商“朋友圈”,发挥资本招商突出优势,放大产业政策牵引作用,紧盯数字经济细分赛道,落地东软医疗全国总部等龙头项目,引进重点数字经济企业10家以上,次年形成50亿元以上营收支撑,力争新增数字经济上市企业2家。丰富数字应用新场景,加快建设城市鸿蒙产业园,推动数字化应用示范,赋能特大城市中心城区数字治理;发布数字应用场景100个,遴选10个“优质场景”给予支持。

持续培优创新生态,修订完善区级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助力科创企业融资不少于20亿元。持续建强平台载体,支持现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公共服务、工程技术和应用转化等平台,推动“012”科创载体扩容提质,打造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园,破解行业“卡脖子”难题,锻造一批“杀手锏”技术。持续激发主体活力,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当年备案累计数达900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认定120家,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瞪羚企业10家、独角兽及相关企业10家。

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推进金融城二期、三期等5A级写字楼建成交付,力争新增高端商务办公面积20万平方米,形成金融总部“一轴两廊”和数字经济总部创新带。加快招引集聚,加大央企二级总部和平台企业总部招引力度,紧盯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滚动推进清单招商,新引进总部企业不少于5家。强化本土培育,支持区内优质企业加速成长为总部企业,引导大型企业办事处、分公司等非独立法人机构升级为总部企业,力争新增能级提升类总部企业不少于10家。

——塑造元通商圈新地标,在“消费领潮”上取得新突破。

支持推动南京国金中心、德基世贸中心全面开业,华采天地等商业综合体提档升级,导入全球顶尖品牌和新潮品牌,推出国际品牌旗舰店、高端Mall、特色主题商场,打造南京都市圈消费新地标。以地铁元通站改造为核心,建立互联互通地下商业空间,优化河西中央公园业态,推动四个象限自由连通,实现“交通组织+消费动线”便捷顺畅。启动设计商圈LOGO、形象IP、公共标识等视觉符号,进一步提升商圈辨识度。

发展首店经济,出台“首店+”体系发展政策,开通品牌首店服务“绿色通道”,加快乔尔·卢布松、city'super等知名餐饮、零售品牌首店落地。扩大品牌规模,大力吸引国际高端品牌、时尚前沿品牌、原创设计品牌举办首发首秀首展,全面提升商品丰富度和品牌集聚度。培育本土品牌,建立本地名优品牌目录,鼓励边城体育、行狐电子等引入战略资本、布局全国市场;用好资本赋能手段,优化个转企、小升规等扶持政策,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本土连锁品牌。

做强电子商务,建设直播电商实训基地,引进全国产业互联网百强企业,支持央(国)企、平台型企业建立电商板块的江苏或长三角区域总部,打造产业互联网企业集群发展区。培育新一代消费,突出“最年轻城区”特色,高水平运营“西城·夜未央”活力街区,布局一批网红餐饮、娱乐、健身、小剧场等新业态,满足园区年轻群体全时段、多样化消费需求。推动江岛新天地全面开业,打造线下沉浸式休闲娱乐主题场馆,发展体验型文化旅游消费业态。

…… 

大江流日夜,奋斗无穷期。建邺区主要负责人表示,浩浩荡荡的长江见证了建邺的蓬勃发展,奔流不息的姿态也激励着建邺人奋斗不止。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勇挑大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聚焦‘两个建成’,奋力走在前列”矢志拼搏,努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建邺展现出美好图景,为南京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南京日报)


信息来源:建邺区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