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合作签约!建邺书写“人工智能”新答卷! |
|||||||||||||
|
|||||||||||||
从智慧助手到多元算力,从精准医疗到智能制造……当下,一股“人工智能”的劲风正吹遍建邺大地。 由建邺区数据局、河西中央科创区、阿里云共同举办的“AI问道 大模型创新应用研讨会”于3月18日在南京阿里中心启幕。 活动现场,参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成果和应用实操进行了深度分享,并围绕数智转型、大模型技术发展等话题展开了深度讨论。 3月21日,“长三角(南京都市圈)科技合作专场活动”人工智能产业专场活动在金鱼嘴基金大厦成功举办。 南京市科技局一级调研员刘继青,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主任万国新,建邺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佘子微,建邺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殷晓巍,建邺区科技局局长杭昕煜,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建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张道强,东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业务部部长吕先旭等高校代表以及长三角地区60余家科技型企业及科研院所代表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建邺区科技局与南京遇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谋划建设“南京河西中央科创区—上海(长三角)高校院所联络站”。 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场分别与长三角三家创新型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以“人工智能+”赋能家电智能装备、机器人研发和信息基础设施运维。 建邺区自2002年区划调整、进军河西后,先后经历了土地要素驱动、金融要素驱动、数据要素驱动三个阶段。近年来,建邺全面拥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众多科技型企业纷至沓来。 领军企业的扎根,让“磁场效应”早在产业载体建设之初便已显现——阿里达摩院、魔搭社区、阿里校友会等项目先后落地挂牌;小米科技园、恒生电子江苏总部、南京端点星辰科技有限公司等200余家科技型企业在此扎根……龙头的落子布局,正持续带动建邺区人工智能上下游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协同发展。 从数据资源的整合到算力设施的布局,建邺区紧密围绕政务服务、应急消防、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多元场景,积极推送基于AI各类大模型的实战应用,以完备的产业支撑体系,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保驾护航。 2024年,建邺区全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超600亿元、增速6%。 今年1月17日,建邺区正式提出打造河西中央科创区,并将逐步构建集小型交流座谈、中型路演沙龙、大型会议论坛等多功能于一体的“AI创享中心”,围绕人工智能企业需求,系统构建“政策、技术、人才、资金、数据”全要素保障体系,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高校协同、场景牵引、金融支持、数智赋能”协同机制,为人工智能+产业澎湃发展提供肥沃土壤。 联合省市数据局和运营商,共建算力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智能算力直连供给网络,提供算力供给服务。 联合头部资源,打造魔搭社区开发者中心、阿里云数据库适配中心,开展大模型技术交流、信创适配和验证等公共技术服务。 联合南京大学建设AI产业赋能中心,联合东南大学共建“人工智能卓越工程师技术中心”,提供技术转移转化、加速赋能服务。 联合金鱼嘴每日路演、毅达资本AI投研中心,常态化开展人工智能+领域专场路演,提供融资对接、咨询服务。 联合省数据集团等重点企业共同承办国际数据产业大会等高能级国际性、全国性行业会议、论坛,提供行业交流服务。 建设河西中央科创区“亲清·政务港”,一站式提供企业注册、社保登记、法律咨询、家庭医生等公共服务。 校企合作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桥梁,良好生态的培育是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建邺区作为南京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未来,建邺将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依托河西中央科创区等载体,持续搭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吸引更多高校院所和头部企业落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数字金融等领域的场景化应用,力争成为全省最具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最具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承载中心、最具吸引力的“三生融合”城市客厅。
信息来源:建邺区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