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已不仅是南京人的南湖 |
|||||||||||||
|
|||||||||||||
每到周末或是节假日,南京的各大景区可谓是人山人海。其中,南湖东路凭借独特的市井风情和文艺气质强势出圈,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顶流”目的地。复古街巷里摩肩接踵,美食店前排起长龙,拍照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烟火气与文艺范交织,火爆程度堪称“现象级”。有网友说:“南湖已不是南京人的南湖,南京更是所有人的南京。”南湖属于每个热爱它的人,正如南京拥抱所有向往它的人。 南湖的爆火并非偶然,而是文化沉淀、城市更新、美食老店与社交传播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背后的“出圈密码”,值得深挖。 南湖地区并非南京某个行政区,其指代的是水西门外,从南湖东路延伸出的一个地区范围。上世纪八十年代,南湖新村一期工程动迁,拉开了建邺区新区开发的序幕,大规模住宅建设相继展开。1985年12月28日,南湖新村住宅小区工程竣工,成为当时江苏省规模最大、配套齐全的新型住宅区,也是全国主体、配套工程一次性投资建成的最大住宅区。由于与市中心有一定距离,南湖新村相对独立,各种服务设施齐全,包括学校、医院、商场、文化宫、电影院、体育场及66个商业网点等114项配套设施,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在南湖新村建设过程中,国务院批准了南京的第一部城市总体规划文件《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981—2000年)》,该规划提出“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相结合”的城市建设方针。此后,住宅建设呈迅速发展之势,“住房难”矛盾逐步得到缓解。 南湖新村的建成,作为南京主城跨出水西门的第一步,在当年有效推动了河西区域的城市化进程,是南京居住区建设史上光辉的一笔,更是南京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2021年9月起,建邺区以“南湖记忆”为主题,分三期对南湖东路片区进行城市更新重点打造。2021年10月30日一期开街,一经亮相,就惊艳了南京,怀旧风电视、复古店招、80年代老物件……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前来打卡。 2023年1月15日二期开街,延续了一期风格,以墨绿色为主调,融入莫愁女、烤鸭等多种地方元素,在南京,掀起了一股怀旧风潮。 如今,“南湖记忆”三期已基本建成。原南湖一中华丽蜕变为“光阴里”,原先街边的小卖部、理发店被搬进了生活博物馆,老物件不再隔着玻璃遥不可及,而是成为可以触摸、可以合影的时光印记。 来南湖东路逛一逛,去南湖咖啡厅喝杯2号路拿铁,和“南南”“湖湖”合张影,在街头巷尾拍套复古写真,已成为许多年轻人新的生活方式。漫步南湖东路,原汁原味、修旧如旧的更新可触可感。最近,《我的后半生》迎来了大结局,剧中沈黛爱吃的徐家鸭子,南湖东路就有一家,徐家鸭子肉质紧实,皮薄肉厚,是妥妥的老南京味道。温热的烤鸭斩成小块,浇上浓郁鲜甜的卤子,让人食指大动。盐水鸭则是咸香口味,鸭肉细腻,细细品来还有淡淡香气。 南湖的特点之一就是美食多,除了徐家鸭子,董阿姨肉沫煎饼、胖子砂锅、南湖炸串、杨记面馆、李荣兴锅贴……个个都是经过时间与千万食客印证的“老味道”。 每到饭点,各家老字号门口都大排长龙,不少老南京人“甩”着膀子就来了,为的就是那一口从小吃到大的地道滋味儿。夜幕降临,在牛肉锅贴刚出锅的脆响中,上海阿姨与广东靓女分享着旅行趣事,游客学着用南京话问“阿要辣油啊”……天南海北的方言在推杯换盏中逐渐交融,此刻的南湖像块温润的雨花石,将五湖四海的故事细细包浆。 当城市旅游进入4.0时代,南湖给出了超越地域的答案:真正的城市之心不在恢宏的景观大道,而在能让异乡人自如呼吸的街巷肌理。这里的烟火气不设门票,梧桐树下永远留着空板凳,茶摊的紫砂壶始终温着春茶。挎着单反相机的年轻人举起镜头,执红棋的老者却笑着推开棋盘:“来一盘?”这种猝不及防的邀约,让观景者瞬间成为画中人。 南湖正以市井烟火的温度,消融着本地与远方的界限。这座城市的包容,正藏在一碗加了辣油的小馄饨里,等着世界来细细品尝。 南湖不靠大投资、大IP,而是用真诚的社区改造、精准的年轻化运营,让老街区成为新顶流。余秋雨在《行者无疆》中写道:“更羡慕街边咖啡座里的目光,只一闪,便觉得日月悠长、山河无恙。”人间烟火气,最是慰红尘。南湖的市井巷陌里,藏着最熨帖人心的金陵味道。
信息来源:建邺区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