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学习:开创融合教育新样态 |
|||||||||||||
|
|||||||||||||
AI技术赋能,语文课上普特孩子携手提升社交能力;团队精心设计,让“星娃”学数学不懵圈。近日,2025年融合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培训活动在南京市金陵河西学校湖西街小学举行。 此次活动由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主办,来自全国的融合教育教师、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特殊教育研训员、建邺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巡回教师、金陵河西学校融合教育教研组成员齐聚一堂,通过课堂展示、专题讲座、读书分享沙龙等形式,共同探讨融合教育学生“支持学习”新样态。 课堂示范:创意融合AI提升学生“社交能力” 金陵河西学校湖西街小学杨婧老师和五2班学生共同呈现五上语文习作《“漫画”老师》第一课时。课前,学校融合教育团队经过评估,确定特殊教育需要学生能力,依据能力安排“影子教师”陪伴,参与课堂学习。 杨老师借助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同学,通过AI技术生成“漫画”,体会“漫画”的特征;提前准备好“习作准备单”说一说自己选择老师最突出的特点以及事例,并且思考准备选择哪件事展开叙述;在例文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互动将“夸张”和“放大”两个小妙招分层呈现,帮助学生学会细节夸张、放大感受的方法突出人物特点。 依据特需学生能力实际,采用视觉提示、个别教学等支持手段变换学习任务单呈现方式,设置分层任务依据其“偏好物”小花仙作为奖励,设计说自己想要画的老师、安静听同学发言和影子教师互动、阅读习作例文片段、在帮助下说一说自己选择老师的事例。 杨老师的激情授课点燃了学生们的习作热情,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乐于分享,着眼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学生的社交能力发展,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教学效果较好。 案例分享:一所学校“支持学习”的六年实践 资源教师夏敬球老师做了题为《这样“设计”“星娃”数学不懵圈》的案例分享,夏老师介绍了学校在党支部书记校长赵光华带领下,从2019年至今学校在融合教育工作方面所做的工作;结合通用学习设计理念,基于循证实践,从数学学科中支持识别网络、策略网络、情感网络展开叙述。 夏老师结合在执教班级所涉及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案例,依据学生特质(孤独症谱系障碍、阿兹伯格、智力发育迟缓),呈现在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个别训练、课后辅导、家校合作等环节中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效果。 读书沙龙:融合教师团队“群像扫描” 2025年,学校申报的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融合教育学校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支持学习实践研究》立项,为了做好融合教师的专业能力培训,在暑假期间共读昝飞教授的《融合教育的理想与实践》一书。 学校融合教师季涛花、程燕舞、马亚萍、王成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对涉及特需学生的情绪行为、粗大动作、混合型注意力缺陷进行深入研讨交流,通过“故事+感悟”的方式,真实呈现了在遇见特需生、支持帮助特需生和家长的故事,展现了学校融合教师团队的师德, 沙龙主题明确,从家校协作支持、学科教学支持、多元评价支持等角度切入,理论联系实际,呈现学校教师在融合教育推进过程中的做法,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场年龄跨越四十年的共读交流,从70后到00后,共读一本书,专心做一件事,为了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发展做自己努力。 活动最后,建邺区特殊教育教研员周莉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点评,未来将继续深耕“支持学习”,为特殊需求学生与普通学生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包容、富有活力的教育生态。
信息来源:建邺区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