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权威指数重磅发布,为何建邺能成为金融数据发展“微观标杆” |
|||||||||||||
|
|||||||||||||
9月23日,2025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盛大开幕。 开幕式上,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隆重发布《2025中国金融数据能力发展指数》。据悉,该指数从“数据战略、数据治理、数据管理、数据处理、数据应用”这五大维度搭建起科学的评价体系,选取全国30家头部银行作为样本,不仅为金融业提升数据治理能力精准打造了科学的“数字标尺”,更着眼于支撑金融数据发展的城市生态,精心挑选出北京、上海、深圳等十座金融数据标杆样本城市。 其中,南京以“金融引领型”城市的卓越表现,成功吸引行业的高度关注;而南京市建邺区,凭借在“金数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的创新实效,成为这份由权威国家级机构发布指数中的“微观标杆”,成为深入解析金融与数据融合发展的核心观察样本。 新华社报道分析指出,建邺区能够在全国众多区县中崭露头角,主要归因于其在金融与数据两大主导产业上的深度布局与突破性实践,进而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建邺模式”。 从产业根基来看 建邺区已成功构建起金融与数据双轮驱动的稳固格局。作为南京市建设重要金融中心的核心集聚区,建邺区的金融业支柱地位十分显著。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高达430亿元,增速达10.1%,累计引入持牌金融机构省级以上总部186家,金融类机构总数突破1800家,金融法人总部达到20家,构建起了密集且多元的金融机构矩阵。与此同时,数据产业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109家急剧增长至2024年的314家,营收从130亿元攀升至653亿元,集聚数字经济企业超1800家。两大产业齐头并进,为“金数融合”筑牢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在创新实践层面 建邺区探索出了“平台机制赋能、金融数据破壁、企业生态筑基”的三维发展路径,并打造出一系列全国首创的标杆项目。2024年5月,全国首个数据要素路演中心在该区的金鱼嘴基金大厦正式揭牌,通过“线上(南京市数据要素一体化服务门户)+线下(金鱼嘴基金街区每日路演中心)”的联动模式,为数据企业提供展示、交流、对接、融资的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金鱼嘴每日路演”已累计举办活动超1000场,服务项目超2500个,促成融资额度超80亿元,成为连接数据企业与金融资本的关键桥梁。此外,建邺区还构建起由长三角数据要素路演中心、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生态孵化中心组成的创新平台矩阵,持续为产业融合注入强大动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建邺区在金融数据要素价值转化方面实现了全国性突破。不久前,由建邺高新区企业推动的“华鑫—鑫欣—数据资产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成为全国首单获批的数据资产证券化项目。 该项目涵盖“车路协同”无人驾驶数据、智慧农业数据、酒店文旅数据等多元应用场景,发行规模达1.337亿元,优先级票面利率为2%,成功盘活企业数据资产,为参与企业带来1000万至2500万元不等的融资支持,成功破解了数据“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行业难题,成为国内数字金融创新的典型案例。 报道认为,建邺区作为南京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从二十年前不起眼的老城板块,成功蝶变为如今的金融与数据融合新高地,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对“金数一体化”生态的系统培育。 依托南京“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中国软件名城”的资源优势,建邺区以建邺高新区为核心载体(园区在《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研究500强》中位列南京首位、全国前列),形成了从数据资源采集、技术研发、产品服务到应用落地的全产业链生态。 此次新华社权威指数将建邺区选为“微观标杆”,不仅是对产业发展成果的高度认可,更在于“建邺模式”为全国区县层面推动金融与数据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以密集的市场主体为根基,以创新的平台机制为纽带,以突破性的案例为牵引,让金融与数据真正实现 “破壁融合”,释放出强大的产业活力。
信息来源:建邺区人民政府
|